首页 资讯 正文

大山沟沟里的鱼儿 “游”出山 端上成渝市民的餐桌

体育正文 119 0

大山沟沟里的鱼儿 “游”出山 端上成渝市民的餐桌

大山沟沟里的鱼儿 “游”出山 端上成渝市民的餐桌

罗景萍(luójǐngpíng) 陶坤 曾子轩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(高县融媒供图) 6月25日(rì),盛夏清晨,在四川省宜宾高县可久镇龙口(lóngkǒu)村,连绵群山还笼罩在薄雾中(zhōng),位于山谷里的高县宜人渔业(yúyè)生态养殖基地却早已热闹起来。肥美鲜嫩的虹鳟鱼迎来收获期,工人们正忙碌着将刚捕捞上来(shànglái)的鱼儿进行加工处理。4小时后,这些带着清冽气息的冰鲜鱼就将现身成都、重庆等地商超,走上市民的餐桌。昔日山沟沟里的鱼儿,如今正不断游(yóu)向全国市场。 高县(gāoxiàn)可久镇稻鱼种养试点。 鱼儿住进“深桶” 绿水青山养出生态(shēngtài)鱼 “大家用力拉,慢慢往中(zhōng)间收……”天刚亮,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(fùzérén)唐大友就开始在成鱼养殖区(yǎngzhíqū)忙碌着指导工人们拉网捕捞虹鳟鱼。在工人们响亮的吆喝声(yāohēshēng)中,渔网越收越紧,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跃出水面,呈现出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。 记者看到,这里的鱼儿全部生活在一口口直径12米、高2.5米的巨型“大(dà)圆桶”里,在陆地(lùdì)上呈鱼骨状排列(páiliè)开来,格外壮观。唐大友介绍,这些(zhèxiē)“大圆桶”就是鱼儿的“家”,名为陆基高位池,是一种现代水产养殖技术,一个桶虽占地仅百余平方米,却能容纳220立方米水体,单桶(dāntǒng)年产成鱼高达1万斤,远高于传统的池塘养殖。 工人展示捕捞(bǔlāo)起来的鲜鱼。 一个个深埋地下的圆柱形养殖桶,以山泉为水源(shuǐyuán),通过底部增氧、顶部过滤的循环系统,模拟自然溪流环境,让鱼儿在“会呼吸的桶”里健康生长。配合智能(zhìnéng)系统实时监测水温、pH值,自动投饵机(jī)定时(dìngshí)定量喂食,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多个(duōgè)水池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智能化的科学饲养,让虹鳟鱼、鲟鱼等娇贵鱼种在这片山沟沟里成功扎根,产出的成鱼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,深受市场青睐(qīnglài)。 目前,整个基地(jīdì)共有82口这样(zhèyàng)的陆基高位池,年产成鱼超80万斤。“水质决定鱼肉品质,山泉养的鱼没有土腥味,肉质嫩得像豆腐!”唐大友撒下一把饵料,桶中鱼儿争相跃起,银鳞闪烁(shǎnshuò)间,搅动(jiǎodòng)一池清波。 鱼儿(yúér)住进巨型“深桶”。 产业链生金 鱼儿“游”出深山闯四海(sìhǎi) 午后,冷链(lěngliàn)车准时驶入基地,一箱箱经过初加工后的(de)成鱼,被装运上车,运往全国各地。现场,来自成都的采购商何宇告诉记者(jìzhě),每个月他都会亲自来基地采购虹鳟鱼,这里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都很好,养出的虹鳟鱼品质较高,而且体量大可以稳定供货,非常(fēicháng)符合他们的需求,这次计划采购5吨虹鳟鱼,后续还(hái)将进一步深化合作,让(ràng)这里的鱼儿走向更大的市场。 “很多(hěnduō)沿海客商也看中了(le)我们(wǒmen)的鱼儿品质,点名要我们的冰鲜鱼。”基地运营(yùnyíng)负责人李伦翻开订单本笑逐颜开。据介绍,目前,该基地主要品种有虹鳟鱼、鲈鱼和鲟鱼3个特色优质鱼类品种,除了供应宜宾当地市场外(wài),还以冰鲜鱼的形式销往北京、上海(shànghǎi)等(děng)大都市。目前,基地正加快建设鱼苗孵化基地、配送中心、休闲垂钓区等设施,形成集鱼苗繁殖育种、成鱼养殖、冷链配送等为一体的生态渔业产业链,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,带动周边1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(jiùyè),提供临时就业岗位上百个。 高县宜人渔业生态养殖(yǎngzhí)基地。 深桶养鱼的“科技浪花”,正激荡起乡村振兴一池春水。在可久镇高坡(gāopō)村,80亩“稻鱼共生”示范田里,鲤鱼苗顺着水流跃入稻丛。“一田双收!稻子(dàozi)卖2000元,鱼再赚(zhuàn)2200元!”村民付宗强掐指(qiāzhǐ)算账。村集体公司免费发放鱼苗、保底收购,农技员蹲点指导(zhǐdǎo),农户收益有保障。 可久镇水资源丰富,二夹河穿境而过,孕育了一片“鱼米之乡”。近年来,该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,着力盘活水资源,以宜人渔业(yúyè)为“龙头”,采取“龙头企业(lóngtóuqǐyè)+村集体公司+农户(nónghù)”的利益链接模式,在菊花、高坡、永安等村开展“稻(dào)+鱼”综合种养(zhǒngyǎng)试点,二夹河畔崛起连片“渔光曲”:深桶养鱼(yǎngyú)集约化生产,稻鱼共生实现粮渔双赢,休闲垂钓拉动乡村旅游。2024年,全镇稻田养鱼规模扩至5000亩,稻、鱼综合产值超1.3亿元,“可久生态鱼”品牌越擦越亮(yuèliàng)。 山风拂过(fúguò)深桶(shēntǒng),漾起圈圈(quānquān)涟漪。如今,龙口村的鱼儿不再是“塘中物”,它们(tāmen)乘着智能养殖的东风,跃出群山阻隔,“游”出生态致富新路,也让这个深丘里的村庄,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溅起了属于自己的耀眼水花。 工人正在(zhèngzài)搬运等待发货的冰鲜鱼。
大山沟沟里的鱼儿 “游”出山 端上成渝市民的餐桌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